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夠了嗎(二)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515次 |
小慈媽媽 的回復: (寫于2/23/2002 1:38:14 PM) 因為芊芊媽媽帖子的拋“玉”引玉,讓我又長了不少見識,受到很多啟發。所以對芊芊媽媽首先要表達的是感謝! 1、關于“身心健康” 芊芊媽媽認為身心健康是對社會正常分子最基本的評價。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但在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增多、激化的今天,社會“不正常分子”隊伍也日漸龐大了:小學生懸梁自盡、大學生為愛殉情等,犯罪率在各階層人士中逐年遞增……前不久,我一位同事的孩子就因為學習壓力大,開煤氣自殺未遂。可以想象,在競爭更加激烈、社會環境更加復雜的將來。“身心健康”在今天和將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教育課題,而是一個極高的參照目標。在這個時代,培養一個身心都健康的孩子絲毫不比培養一個科學家輕松,同樣要求父母付出相當的心血和精力。 2、關于“社會優秀分子” 我個人覺得“社會優秀分子”的概念很模糊,很難界定。有權?有錢?有名?有貢獻?說不準。況且因為這些名揚天下的也就那么為數不多的一小群。把這個概念的外延再擴大一點:那些雖然不為人知,但也具備權、錢、名、成功這些要素的人是不是都可以算做社會優秀分子呢?如果是的話,我想說,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在某一個領域、某一個階段可以算做優秀,但并不說明他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是成功、優秀的。因為工作的關系,有時候會接觸一些這樣的所謂社會優秀分子,但“分子”和“分子”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確實各方面都很優秀、很圓滿,而有的則是這方面優秀得光芒四射,那方面卻糟得一塌糊涂,那么這種優秀是不是就該打點折扣?我個人認為,從生活最本質的意義上來說,一個在金錢上、名利上、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而家庭生活卻一敗涂地、痛苦不堪的人不一定比一個賣燒餅維持生計但家庭和美、對生活心滿意足的人更為優秀。這個比喻有點狹隘,我的意思是以此類推,來表達我個人對“優秀分子”的理解。我在我父母心里一直是“社會優秀分子”,雖然我權、錢、名都是極輕量極的,也沒有提得上桌面的成功,但父母認為我工作敬業、家庭幸福、人際關系良好、經濟收入穩定,便毫不猶豫地化我為“優秀”了。可見父母對子女是什么樣的“優秀分子”也是標準不一的。 3、“身心健康”和“社會優秀分子”的關系 我們從好多書上都看到,“十年文革”是改天換地的,一夜之間,一大批“社會優秀分子”變成了最不優秀的分子。這時候,“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那些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的人大都熬到了冬去春來;而那些身體孱弱、性格沉郁、只能伸不能屈的人不是英年早自盡就是晚節不自保,都沒能盡情享受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大好時光。可見,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是自己一生中最基本、最可貴的財富,有了它,人才可以自然地、快樂地享受生活。否則的話,金錢不一定能帶來享受,愛情不一定能帶來幸福,成功也不一定能帶來滿足,“優秀分子”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另外我覺得生活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時候,柳樹苗澆再多的水施再多的肥,長大了也不會變成槐樹。但是,小柳苗茁壯成長,春日揚絮,枝條依依,清蔭濃濃,也是一道極美的景致啊! isabelle101 的回復: (寫于2/24/2002 1:46:56 AM) 當時發帖子時也沒考慮所謂的優秀分子到底是什么,屬于頭腦一熱隨便揀來的詞,反正就是希望女兒好的意思吧。但看了媽媽們的討論,我覺得在這個詞的確切含義上我確實是欠斟酌。 其實說到讓女兒成為優秀,我也是有感而發的。雖然我上搖籃不久,但在女人心情看到了太多媽媽的悲歡離合,我在對他們的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時,作為一個媽媽,尤其是作為一個女孩的媽媽我時常在思考:為什么受傷的總是女人?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被傷害…… 甚至有的媽媽之所以還在忍受是因為她們不能保證自己和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對于這樣的媽媽我不知道怎樣去安慰他們,基于此才有了讓女兒能夠輕松獲取財富的想法,如果不能自立她又怎能將幸福握在手中? 同時有的媽媽盡管身處困境但仍然非常堅強,像寶寶媽媽、洋洋淘淘媽媽還有那個發尋人啟事的媽媽,我對他們非常敬佩,現在社會競爭這樣激烈,誰又能擔保自己的生活不出紕漏?困境并不可怕,只要生活態度是積極的就一切都能過去。在我的眼中這些媽媽就是優秀的,他們就是生活的強者。所以,我就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把女兒培養成象那些媽媽一樣的優秀,如果有一天我和先生不在了,她也遭遇了那樣的困境,我希望她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另一份幸福。對于女人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呢?! 我不求女兒大富大貴,只要她能不迷失自己,盡心盡力去做事,就夠了。我覺得只要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尤其是注意培養她的意志品質是會做到的,到現在我對這點也深信不疑。 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夠了嗎(三)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