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沉溺手機會影響親子關系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515次 |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的功能日漸強大,許多人和手機的關系甚至已經達到了人機分離即魂不守舍的精神境界。微博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研究顯示父母過渡沉溺手機,會影響親子關系。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小孩,尤其是新生兒借助眼神交流與外界建立聯系,進而了解世界,語言能力的形成也是通過類似模式。很多父母都沒有認識到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性,父母缺少與孩子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及互動,單純呆在一起但不去關注孩子,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覺,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 父母應如何擺脫手機依賴,培養親子關系呢? 1. 讓手機離開自己身體想擺脫手機依賴癥是個長期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先從基本的距離做起,讓手機離著自己遠一些,這樣能避免時不時的看手機,比如回家放到高處,開車放到手盒里等等。 2. 找到生活重心 從充實家庭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父母要多陪孩子做一些戶外運動,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散步、親子體育游戲、外出郊游等,通過戶外活動不但增加了生活情趣,而且通過多樣化的娛樂活動釋放了壓力,同時也很好的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的交流。 3. 合理利用“黃金時間” 每天父母與孩子訂下“黃金時間”的“約會”時間,比如一到二個小時,把手機關閉,在這段時間里,父母與孩子共同選出某一項活動一齊去做,活動結束后,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各人的觀察和感受,利用這個時間段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傾聽他們內心想法,孩子也需要被認可,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愛。 4. 在閱讀中體驗快樂 每天抽出十幾分鐘陪孩子讀書。只要能堅持下去,因時、因情地進行,讓父母和孩子都在閱讀中體驗快樂。所謂因時,是在孩子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時,父母應采用不同的親子閱讀的方法和策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因情則是要我們的父母根據孩子各自的性格特征,把握生活中的細節與孩子進行閱讀上的溝通與互動。 5. 休息時間不要看手機 當我們休息時,比如午睡,晚上睡覺,一定不要看手機了,這時候的手機輻射是最大的,容易對身體不利。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講故事,比如在每天臨睡前,為孩子講一些睡前故事。早上孩子醒來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床上,給孩子講故事。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聽故事的習慣。一旦養成了習慣,對孩子在培養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