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冬常見病小孩及時添加衣物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79次 |
秋季氣溫變化比較大,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張一娜教授提醒說,秋季一天中的晝夜溫差特別大,早晚冷風襲襲,中午又烈日當頭,這樣變化多端、忽冷忽熱的天氣特點,猶如“過山車”一樣飄忽不定,讓秋冬季節成為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及過敏性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作為秋冬季的多發病、常見病,感冒、咽炎、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病毒性腹瀉、乙腦、心腦血管疾病也隨之“粉墨登場”,尤須引起公眾警覺。 應對這個季節的千變萬化,民間自有經驗之談。俗話說“春捂秋凍”,這話聽上去不難理解,可真要把“秋凍”做到科學和適度,還真有些學問呢。 張一娜解釋說,秋季是一個降溫的過程,天氣逐漸變涼。雖然氣溫較低,但一般涼而不寒,如果過早穿上厚衣服,使機體不能逐步適應外界的寒冷氣候,體溫調節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不但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抗寒能力也會降低。于是,接下來的慢慢嚴冬就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挑戰。相反,凍一凍則有助于增加皮膚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秋凍”是指適量、適時逐漸添加衣物,并不是說明天氣很冷了卻不知添加衣物。尤其對于老人、小孩和體弱多病者來說,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或不健全,更該及時添加衣物。 有些愛美、追求苗條的都市女性,常常在低溫天氣還裸腿穿裙子或短褲,其實在我們身體有些部位是十分脆弱、畏寒的。如頭部、頸部、腹部、腳部;這些部位著涼會引發偏頭痛、頸椎病、胃腸道疾病等;作為沒有更多肌肉和脂肪保護的關節部位,更應該是防寒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肩關節、膝關節,若受風寒襲擊會出現發涼麻木、酸痛等不適癥狀,嚴重的會引發關節炎。 張一娜教授強調說,不只這些部位是防寒的“要地”,有些人群也是不適合“秋凍”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老人、小孩,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臟病人、消化道潰瘍病者,都是不宜“秋凍”的。這是因為天氣寒冷可導致血管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當氣溫急劇下降時,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負荷加重,腦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性差,也很容易發生中風。寒冷更是慢性腎病、消化道潰瘍疾病發病的重要誘因。因此,“春捂秋凍”應適度,更應注重自身特點,避免因不適宜的“秋凍”給身體帶來損害。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